【语文名师谱】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
【于永正】试探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中的奥秘
【点击进入于永正的专栏,阅读更多!】
——东莞市“阳光五小”听课有感
上学期,就有幸聆听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。他以生动而幽默的语言、平实有效的教学风格,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,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抓起,让我领略到了“大象无形”的教学大师风范。上星期,通过邓校长的联系,我有幸再一次近距离地受教于心中的偶像——于永正。这一次,于老师执教的是作文指导课:《关注小事,把小事写“大”;关注细节,把细节写“细”》。这一节作文课再一次展示了于永正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,让我觉得,既像欣赏一幕清新雅致的生活剧,又如品读一首韵味无穷的散文诗。他那寓庄于谐、妙趣横生的课堂语言,丝丝入扣、精雕细琢的环节设计,情趣盎然、耐人寻味的场景演练,准确及时、画龙点睛的评改点拨……总能让我深受启发。以前,我看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后,就觉得就算是再怯生、再拘谨的学生,只要进了于老师的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,说话惟妙惟肖,行文笔下生花。这一次,我亲身领略,不禁思考一个问题:于老师究竟使用了什么“魔法”使学生消除了习作的心理障碍,思维得到一次次的激活,从而不吐不快呢?
我认为,于老师作文教学课的奥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:
一、 幽默促互动,消除不自信。
幽默是一种艺术,更是一种智慧。在于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中,寓庄于谐、妙趣横生的幽默随处可见:
课前,于老师:“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,通过刚才你们学校老师的介绍,大家都对我有所了解了,你们猜一猜,别人都怎么称呼我的?”1学生:“于老师”。2学生:“于爷爷。”3学生:“于校长。”听到“于校长”这一个称呼,于老师忍俊不禁,对那位学生说:“谢谢你,我在江苏几十年了都没有当过校长,终于在广东当了一回。”
现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,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。学生开始显得活跃起来。于老师:“我告诉大家,我上课的时候,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同学!谁说错一次,记特等功一次,他们是有功之臣!”
学生哗然,气氛更活跃了。
一开始学生都略显紧张,也许刚才学校领导隆重其事地介绍这位全国特级教师,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觉得于老师是让人难以亲近的大人物。确实,如果他不说话的话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显得威严。可谁也没想到于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自己都有哪些称呼,还很风趣地说自己终于当了一回校长,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,让人觉得这位老人是多么的平易近人哪!而这仍不足以打消学生的顾虑。学生上公开课尤其容易紧张,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怕说错,更让人没想不到的是:于老师竟然要给说错的学生记特等功?学生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,消除了“说错会丢脸”的心理恐惧。于老师用他那信口拈来的幽默之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:应该说所有的老师都喜欢积极发言而且正确无误的同学,可于老师竟然说他“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同学”,而且还渲染“谁说错一次,记特等功一次,他们是有功之臣”。对孩子们来讲,这可是闻所未闻,“滑课堂之大稽”,所以立刻“学生哗然,气氛更活跃”。瞧,正是这反其道而行之的一句激励,就缩短了师生初次相见、客观存在的距离,打破了学生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僵局!接下来,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然便在情理之中了。
透析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,我们不难领悟,这种幽默不仅是他宽厚育人的折射,更是他机智育人的彰显。
二、出题想得细,题材选得准。
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记叙生活,表达自我,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一定表达方法。而教师要在作文课上,让学生“想写”“会写”,就必须做到充分备课,出作文题要想得细,于老师正是这样做的。
上课了,于老师在黑板板书:“老师”,对学生说:“让你以‘老师’为题,写一篇作文,你愿意吗?”不少学生说:“不太愿意。”于老师含笑说:“你们说话真客气。不愿意就不愿意,还加了个‘太’字,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会写了。”转身板书:关注小事,把小事写“大”。于老师:“‘大’就是具体的意思。老师有哪些小事?”学生答不上来。于老师给学生讲故事,讲了《藤野先生》中鲁迅回忆了老师讲学的三件小事。于老师再出示一篇写老师的短文,老师朗读,读完后问学生:“这些事大不大?”学生答:“不大。”“这些事难写吗?”“不难。”
学生几乎每天都与老师见面,在学校里、在课堂里处处都是老师的身影、老师的事。于老师紧紧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,把作文的题目定为“老师”,这样学生就容易有话可写,有情可达,所以教师定题是作文教学中备课很重要的一环。于老师接着用文学大家鲁迅写老师小事的文章作为引子,再用一篇优秀学生习作做范文出示,不但为学生解决了习作选材的难题,而且激发了学生“想写”的欲望。
三、创设真情境,描写才细腻。
有了作文的选材范围,也许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选材难题,但是,仍然有一部学生学生觉得难为“无米之炊”。让学生回忆生活,动一番脑筋也许能够找到写作素材,但是假如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题材,就再好不过了。这一节课,于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:
上课铃声响了,老师从教师走进来,一脸严肃地环顾全班同学,一声不吭,让大家猜不出他心里又要卖什么葫芦了。过了一会,老师突然转身,认认真真在黑板上写了个“武”字,故意写多了一撇。他用严厉的目光看了一会学生,说:“这次作业,有些同学写错了这个字武字,加多了一撇。最不应该错的是曹媛同学。曹媛,请到前面来。”曹媛战战兢兢地来到老师跟前。老师接着说:“送你一句话,记住了以后就不会写错这个字了:武人不带刀。武功高强的人不用带刀,赤手空拳就能打败敌人,记住了吗?”曹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,小声说:“记住了,以后我写武字的时候,心里就默念,武人不带刀,就不会写错了。”听了她说的话,老师目光这才变得和蔼起来,轻轻抚摸她的头,说:“好,相信你知错能改,请回到座位上。”
于老师让学生先说说刚才“讲评作业”的经过,重点指导学生对人物神态、语言、外貌的描写,然后让学生动笔写,他则在教师巡视学生写作情况,适时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。
于老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回忆生活,寻找素材。他通过现场创设仿真情境,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,并且通过细腻的表演,使学生在场景的感染下,从人物的动作、神态、语言中体验到自己内心的情感,这样学生对这件学校学习生活中,非常熟悉而又可能忽略掉的小事,重拾印象,生活又活现于眼前,难怪有人称赞于老师情境教学法如同生活的“放映厅”。有了这样的生活重现,学生下笔写作就容易把事情写具体,让描写变得更细腻。后来的点评环节,也证明了学生对人物的神态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都有十分到位的描写。所以作文教学中,让生活重现,有利于学生从记忆中提取已有经验,做到把事情写具体,描写生动细腻。
四、以读带修改,“把脉”点评精。
《课标》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够“修改自己的习作,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,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”。我常常疑惑,如何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呢?于老师给了我很好的答案:
学生动笔写刚才的“讲评作业”的情景经过已经过去了15分钟,有些学生已写完。这时于老师向全班学生说:“写完的同学,至少念3遍自己的作文,从中发现词语句子的问题,然后动笔修改。注意,对话别忘加引号。”全班学生听了,都认真地念自己的作文,有些学生果然开始动笔修改。
“至少念3遍自己的习作”这个要求看起来很平常,但是,我们看到于老师正是用这个简单而朴实的方法,促使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、修改自己的作文。同时,这无异于给我当头一棒:这不正是我常常忽略掉的重要一环吗?
于永正老师曾经指出:“语文教师应当是个语言医生”。于老师的作文讲评,正是抱着“把脉”的态度,聚精会神地听学生说话,不漏掉一个字,尽量不放过任何一种语病,同时做到紧紧抓住写法,进行精辟地指导:
作文讲评环节:与老师让一名学生面向全班念自己的作文。生:上课了,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,在黑板上写了个“武”字。于老师:停,你观察得很仔细,注意到人物的神态,不过你联系一下后来老师指出作业中的“武”字写错这件事,再想想老师当时的神情,用“满面春风”这个词语来形容恰不恰当?生想了想:好像不是很恰当,老师的心情应该不是感到喜悦的。师:那你再想一想用什么词语比较好呢?生:一脸严肃。师:不错,老师是怎么样写了个“武”字的?你可以想一想,把它写具体。1生:端正、工工整整地写的。2生:一丝不苟地写。师:很好。3生:一气呵成。师:呵呵,一气呵成?我半口气就可以写好了,这个词语不恰当。
在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过程当中,于老师当堂便信口参与到学生的作文修改活动中,不放过一个词语的使用,精当地提出老师的修改意见,并把本课的写法指导融入到作文讲评当中去,显得那样的圆融自然,有那么地贴切。
五、写法要强化,延伸到课外。
这一节课,于老师让学生以“老师”为题,掌握并运用“关注小事,把小事写‘大’;关注细节,把细节写‘细’”的写作方法,写一篇记叙老师的习作。老师通过创设情境,适时指导,精要讲评等有效的教学技巧,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一写法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。
而创设情境,只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、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,它毕竟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创设的一种虚拟的情景,是教学的一部分,但并非生活的真实展现。所以,学生只是把老师创设的情景写下来还不属于纪实作文,这是与《课标》“能学生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,内容具体,感情真实”的要求相悖的。于老师深知此理:
于老师: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“关注小事,把小事写‘大’;关注细节,把细节写‘细’”的写作方法,通过刚才的表演,你们觉得要把小事写具体,把细节写细腻还难吗?生:不难。于老师露出满意的微笑,突然走到黑板前,在“老师”前面加了个“于”字,对学生说:写老师已经会写了,今天于老师远道而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一节作文课,请你一“于老师”为题写一篇作文,你愿意写吗?学生齐声说:愿意!
于老师的这一道作业布置得别有用心,把学生掌握的写法真正延伸到课外去,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写生活,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。
幽默诙谐的语言、精心创设的情境和细致入微的评点,使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堂,时时充满了笑声,处处盈荡着春意。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我认为要努力使每一节课生活化、艺术化。”于永正老师用他那一节又一节的作文教学示范课,给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。
【28365365游戏】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: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